第十八届国际离子色谱会议在加拿大召开 (2005-10-13)
发布时间:2007-12-04
作者:
来源:
浏览:1164
第十八届国际离子色谱会议(IICS2005)在加拿大蒙特利尔(Montreal)召开,Prof. Charles Lucy 和 Ms. Lynn Vanatta为大会主席,有一百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。与以往几届会议相比,这次人数略少一些,特别是欧洲参加的代表很少,这次会议上美国Texas Tech University教授Purnendu K. (Sandy) Dasgupta获得了学术大奖,并在会议上作了关于高氯酸盐方面的报告,而学生奖则由不同地区学生获得,分别是:
? Kalyani Martinelango, Texas Tech University
? Yongxin Chen(陈永欣), Zhejiang University
? Swati Modi, University of Maryland, Baltimore County
? Edel Sugrue, Dublin City University
浙江大学的陈永欣同学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获得该奖,另外与欧洲代表相比,虽然亚洲到加拿大东部路途遥远(需要近20个小时的飞行和至少一次转机),但中国代表明显人数增加。北京有中科院生态中心牟世芬和蔡亚岐研究员,戴安公司和北京排水公司代表共4名,广州有广东省CDC代表3名,浙江大学是朱岩教授和陈永欣同学2人,共计9名代表。另外中国香港也有代表参加,是历届中国参加会议的人数最多的一次。当然,还有许多国内代表因为签证等问题没来得及参加会议,否则大陆代表会更多。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离子色谱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,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如果这种趋势保持下去,今后中国离子色谱的水平将会有更大提升,并跟上国际离子色谱研究的步伐。
在三天的正式会议上,分别由大会、分组报告和墙报三个部分组成,另外还有Dionex组织的Workshop等,分别就离子色谱的不同应用领域进行讨论。亚洲代表绝大部分以墙报形式发表了各自的论文,浙江大学课题组在这次会议上带去了11个墙报,其中有不少墙报得到了会议代表的关注。
从会议内容上看,除了代表就离子色谱以往的热点问题,如:高氯酸,溴酸盐等测定方法和新的应用领域(如:环境,药物等)和新的技术(如与ICP及MS的联用等)进行了热烈讨论外,最引人注目的是毛细管离子色谱的开发和应用。从大会报告上了解到,Dionex公司在这项技术上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。另外澳大利亚P.R.Haddad课题组也就这个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工作。围绕着毛细管离子色谱的研究,快速分离和整体式固定相也是最近的热点之一,以往整体式固定相用于离子色谱只能作为研究手段,看来下一步很快会商品化。最近Dionex以现金的交易方式收购(美国Teledyne Isco公司的一个子公司)SWIFT?整体式液相色谱介质的产品、知识产权、工艺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资产就是一个先兆,预示着整体式固定相将很快成为离子色谱的分离介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