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农业局日前透露,本市自从实现蔬菜追溯体系后,农作物“电子眼”昨查出首例农残超标的“毒菜”,为消费者把隐患挡在了餐桌之外。农业局同时表示,本市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这一追溯体系,扩大试点企业,增加追溯品种,让市民吃上放心菜。
“北京02号基地的02097号温室生产的蔬菜,马上停止对该温室蔬菜的采收。”昨天上午,小汤山特菜基地农艺师林源向记者讲述了农作物“电子眼”发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经过。据他介绍,在不久前的一次例行农药残留抽检中,他们发现新西兰菠菜吡虫啉农药残留超标,质检员立刻通知加工车间停止该编号蔬菜的加工,短短20分钟就封存了该批次产品。通过查询样品编号,工作人员发现这一产品为北京02号基地的02097号温室生产的蔬菜,马上通知基地技术人员停止该温室蔬菜的采收。
“由于冬季气温低、光照弱,农药降解速度较慢,正常的农药安全间隔期要适当延长,基地正是通过这一追溯体系把‘问题蔬菜’挡在了市场外。”据林源介绍,这是本市实施蔬菜追溯以来发现的首个案例,以前只能查到某一地区,现在已经能直接“盯”到单个温室。同时,今年实现可追溯的蔬菜“家族”又壮大了,目前试点企业已经由25家增加到了40家,全市可追溯蔬菜品种数量由去年的120多个增加至150多个。
据了解,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启用的,它包括生产履历中心系统、信息查询平台、IC卡授权管理系统、信息识别及传递系统、追溯码生成及标签打印系统等,已经能够支持蔬菜产品从生产基地、加工企业、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。市民只要通过手机短信、互联网、电话、超市触摸屏等方式输入包装上的20位追溯码,就可以轻松了解到所购买蔬菜的详细身份信息。
栏目导航
内容推荐
更多>2020-03-20
2019-06-05
2019-03-05
2018-10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