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
由于无线电电波信号传播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比较复杂,对测量环境、方法、示值读取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,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也很多。以测量谐波为例(连接如图所示)来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。
测量连接图
谐波是指频率为载波频率特定倍数的信号频谱分量,是谐波功率电平与载波功率电平的比值。其关系式H=PH/Pc,式中H为被测谐波(dB);PH为测得谐波功率电平;Pc为测得载波功率电平。图1中,测量仪器和被测设备的技术指标分别为:
频谱分析仪允许误差±1.7dB;
频谱分析仪输入驻波比1.5;
发信机输出驻波比1.2;
同轴馈线损耗±1.7dB。
设定在符合规程规定环境、温度、湿度和大气压的条件下,是由频谱仪直接测量出谐波与载波的相对电平(H),实际测量读数见表1。
从仪器设备连接、技术指标和五次测量读数中不难看出,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频谱分析仪测量相对电平u1;
频谱分析仪与发信机之间失配u2;
同轴馈线损耗u3;
随机效应引起的测量重复性u4。
由此可见,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随机性和模糊性,前者归因于条件不充分,后者归因于本身概念不明。表1中,五次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的现象是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,也是客观存在的。
二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
1.频谱分析仪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
已知频谱分析仪误差为±1.7dB,概率为均匀分布,区间半宽a1=1.7dB。
=28.05%
2.频谱分析仪与发信机间失配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
已知频谱分析仪输入驻波比≤1.5,发信机输出电压驻波比≤1.2,首先分别求出输入、输出的反射系数和失配误差极限值,然后再求出u2。
频谱分析仪输入反射系数:(1.5-1)/(1.5+1)=0.2
发射机输出反射系数:(1.2-1)/(1.2+1)=0.09
失配误差极限值分别为:
[1/(1-0.2×0.09)]2-1=3.70%
[1/(1+0.2×0.09)]2-1=-3.50%
取其最大作为区间半宽,即a2=3.70%,按反正弦分布则失配影响是单个电平的倍数。
3.馈线损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3
已知馈线损耗为1.7dB,则a3=1.7dB,按均匀分布
4.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
已知表1中为5次测量,即n=5;则算术平均值,标准差s(H),平均值标准差s
分别为:
合成标准不确定度(见表2)。
uA=u4=0.038dB
=40.02%
uB(dB)=10log(1+40.02%)
=1.462dB
取包含因子k=2,得扩展不确定度为:
U=kuc=2×1.462(dB)=2.92dB
三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表达
测量五次谐波的平均值=33.06dB。
扩展不确定度U=2.86dB(k=2)。
被测发信机谐波为(33.06±2.92)dB。
内容推荐
更多>2019-03-28